发布日期:2024-12-21 09:27 点击次数:72
前言
许世友是一位军战功卓著的将士,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许世友都在战场上打出了好成绩。70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要退休的年纪了,然而74的许世友却依旧在战场上发光发热,他亲自指挥了广西方向的自卫还击战,在他的指挥下,边界也因此换来安定。
许世友
许世友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
南线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许世友的工作岗位出现了调动,然而许世友并没有在这个岗位上长久干下去,这主要是因为许世友年事已高,无法承受高压力的工作,所以他向中央提出休养的请示。
中央知道许世友的身体状况,所以就答应了他的请示,1980年,退休后的许世友住进了位于南京的中山陵八号,这里曾经是国父孙中山唯一儿子孙科的庭院。
展开剩余92%中山陵八号
许世友改造“中山陵八号”和“留园7号”
中山陵八号的设计风格偏西洋化,不管是院子里的别墅设计还是庭院内的植物设计都是如此,许世友对于这样的设计很不习惯,所以刚搬进来的他,就把中山陵八号从里到外“修整”了一遍。
许世友来到中山陵八号后,把庭院转了个遍,左看看右看看,他倒不是在欣赏该庭院的景色,而是看看院子里有那些地方是要进行修改的。
中山陵八号院的植物成了许世友的首要目标,靠围墙边的灌木丛不是很符合许世友的喜好,而且他觉得这地方种植物似乎也不好看,于是许世友二话不说,就把这里的灌木给铲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猪圈。
既然养了猪,那也要养些其他动物,这样才热闹嘛!于是许世友又把靠近楼房西边的苗圃给挖了,这里被许世友改造成了一个鱼塘。
有了猪,有了鱼,也要有地方种庄稼才是,于是许世友又把楼后面的植物给移走了,这倒不是因为他不喜欢这里的植物,而是原先种植在这里的植物对于许世友来说有些陌生,再加上他也不会养,不如就先移走,空出来的地方被许世友改成了菜地。
中山陵八号
把庭院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一直都是许世友的乐趣,1973年,毛主席主持了一场关于对司令员对调的会议,进行对调后,许世友从南京来到了广州,许世友住进了留园7号。
留园7号原先是用来接待中央首长的地方,这里的整体环境是非常优美舒适的,建筑三面环水,建筑后面则是一片规规整整的草地,草地上种植着颜色不一的花卉,整体颜色搭配起来漂亮极了。
许世友住进来之后,依旧按照惯例,先是院子里面转上一圈,然后左看看,右瞧瞧,许世友觉得眼前的庭院似乎是有些空,于是他叫来了身边的同事,许世友对他们说:
“我想把这里改造一下,把楼后面的竹林圈起来,这里用来养鸡;水里面可以养鱼;楼前面的草坪也不要浪费,可以用来种菜;楼顶搭上个棚子,用来养鸡。”
许世友这番话一出口,同事们都懵了,这么好看的院子,真的要改造吗?但既然许世友已经发话了,同事们还是要遵守许世友下达的指令。
许世友
1974年2月,许世友要去海南岛,正好家里的同事们可以趁这个时间把庭院给他收拾出来,许世友的秘书孙洪宪打头阵,他从军区警卫那里借来了木耙、铁锹等工具,又借来了一个警卫班,大家聚集在一起,帮许世友改造着。
在大家的努力下,原先规整的大草坪变成了三分良田,由于地里面要种植蔬菜,警卫员又骑上自行车到郊区菜农那里帮许世友买了很多蔬菜幼苗。
秘书不知道许世友喜欢吃什么,所以他把能买的基本都买回来了,有小白菜、菜心、辣椒、茄子、玉米、黄豆等,二十天后,许世友从海南回来了,看着眼前的杰作,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正是他想要的田园风光。
晚年的许世友脱下军装,当起了农民,对于这样的身份转变,许世友相当开心,在中山陵八号的那段岁月,也是许世友最开心的一段岁月。
许世友
许世友给孩子们买“巧力克”
晚年的许世友很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相处,他最喜欢的孩子是两个小孙女。这俩孩子一个是二儿子家姑娘,一个是三儿子家姑娘,虽然许世友很喜欢孩子,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平时也不跟许世友住在一起,再加上儿子们跟孙女们平时要忙着处理各自的工作,学业,也没有太多时间来中山陵八号见许世友。
好在许世友的儿子们都很孝顺,他们知道爸爸很惦念孙女们,每次一到周日或者是节假日,儿子们都会带着孙女们来中山陵看看许世友。
许世友和孙女
孩子们还没来,许世友已经兴奋起来了,每次见到同事们都要跟他们说道说道,说自己的孙女们要回来了!晚安的许世友听力不好,但奇怪的是,他却能听到孙女们钻出汽车时发出的笑声,这一点也让周边的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不知道许世友究竟是怎么听见的!
许世友家的家规严格,俩孙女也要遵守,每次来到家里,孩子们都要站的直直的,对着许世友喊一声:“爷爷好!”
每到这时候,许世友就会开心的一直乐,问候完,许世友便把俩孩子叫到自己房间里面,然后拉开自己身边的抽屉,从里面抓出一把小食来,这些零食分别是麻花跟发硬的油条。
许世友跟献宝似的,把这些零食放到孩子们的手上,这些零食都是许世友平时舍不得吃给孩子们攒下来的,孩子们很懂事,即便觉得不对自己胃口,但她们依旧会对着许世友甜甜说到:“真好吃!”
许世友
等时间一久,许世友也知道孩子们并不是真心喜欢吃这些零食,不是它们不好吃,而是时代变了,大家对吃食的要求也变了。
这天,许世友让工作人员去买一些当下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回来,工作人员买回来一包巧克力,许世友也是第一次见巧克力,他没吃过,只知道这些糖块价格挺高。
许世友对巧克力这个名字很不熟悉,而且他还老是把巧克力的名字给念错,每次对孩子们说的都是“巧力克!” 孩子们也不在意许世友念没念对名字,他们在意的是跟爷爷相处的愉快时光。
许世友痛苦的晚年生活
人到了老年,身体各个机能都开始下降,起先许世友只是听力退化,等到了1985年,也就是许世友79岁这一年,他的身体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
这一天,许世友感觉自己的腹部时不时的会疼痛,而且还有些涨涨的感觉,起初许世友并没有当回事,他以为自己是吃坏东西了,即便后面肚子真的很疼,许世友也没有跟家人说这件事情。
许世友
过了段时间,许世友家里的医生发现了许世友腹部疼痛的情况,医生考虑到许世友年事已高,身体很容易出问题,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医生提议给许世友做个全面的检查。
一开始许世友并不同意去医院做检查,他觉得自己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许世友还是答应去上海华东医院做了检查。
经过医生的检查,许世友被确诊为是肝硬化,这跟许世友常年喝酒有很大关系。“酒”这个字跟许世友的一生是相互连接的,他可以说是喝了一辈子酒。
许世友晚年采取喝酒方式为自己选副将
许世友酒量大,喝起酒来非常豪爽,许世友将“以酒会友”四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战争时期,他靠着喝酒结交了很多忠实的战友,到了晚年,许世友甚至用喝酒的方式来给自己选战将。
许世友喝酒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许世友担任东线作战的总指挥,在战争开始之前,许世友想给自己选出一位副手,看来看去,看中了刘昌毅,刘昌毅原本就是许世友的老部下,所以许世友对他的能力自然很信任。
在战争开始前,他想要考验一下刘昌毅,看看他的实力究竟还在不在。许世友打算当面考察一下刘昌毅,那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考察的呢?没错,就是喝酒!
许世友把刘昌毅叫到自己这里来,让他跟着自己面对面饮酒,许世友和刘昌毅都喝的很快,一杯接着一杯,两人一口气喝光了三杯茅台,喝完后又继续让工作人员给他们上酒。
许世友问刘昌毅:“还能喝吗?”
刘昌毅直爽回答到:“许司令能喝我就能陪!”
刘昌毅
这场考察结束后,刘昌毅醉了两天,但是也因为刘昌毅的豪爽打动了许世友,他觉得刘昌毅就是自己要的副帅,这可真是一次别出心裁的考验。
许世友不愿意去北京治疗
年轻的时候身体好,酒喝多了也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到了晚年,常年喝酒引发的各种问题便陆陆续续出现了。
晚年的许世友因为长期喝酒而导致肝脏受损,当时专家只检查出来许世友有肝硬化问题,但经过多次检测后,专家确诊许世友是原发性肝癌。
在那个年代,癌症俩字也就意味着无药可治,但是医生和许世友的同事们都不会轻易放弃他,许世友确诊癌症的事情被他的老部下刘轩庭知道了,刘轩庭建议许世友去北京治疗,结果许世友说:“我不去北京!”
许世友
刘轩庭好说歹说,许世友就是不愿意去,此时的许世友哪里也不想去,他只想待在南京,待在中山陵八号。
为了让许世友得到好的治疗,南京军区专门组织了医疗队伍进驻中山陵八号,这样许世友有什么问题的话,医院方也可以及时给他治疗
癌症跟别的病不一样,癌细胞扩散的很快,而一旦开始扩散,便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疼痛。许世友很坚强,即便疼的很厉害,他也一声不吭。
一天,许世友要准备去上卫生间,他不想让别人扶着,宁愿自己一个人去。照顾许世友的护士觉得许世友上卫生间的时间实在有点长,她很怕许世友出意外,便打算去看看。
护士一推门,被门内的景象吓了一大跳,许世友正在用头使劲往卫生间的墙壁上撞击着,护士赶紧上前阻拦。
没几天后,又发生了一件令大家吃惊的事情,许世友趁没人的时候,拿毛巾勒在脖子上,两只手用劲紧紧拉扯着,幸好护士及时赶到,这才把许世友救过来,可见癌症带给许世友的痛苦有多么大。
许世友
1985年9月30日,许世友的病情开始不断恶化,他开始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症状。不到一个月,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的那一年,刚刚满80岁。
邓小平为许世友破例
许世友去世的时候是1985年,那个时期主张的是火葬而不是土葬,但许世友还是被土葬了,这是为何?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死后实行火化的《倡议书》,那时候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刘少奇等人都在这份倡议书上签了字,等倡议书拿到许世友手上时,他对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他不同意火葬,要求土葬。
许世友把自己想要土葬的想法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对于这件事情没有发表态度,最后许世友又把要求土葬的报告送到了邓小平那里去,邓小平知道许世友的想法,也清楚他的功绩,但是对于土葬这个事情,邓小平也很难拿定主意。
许世友和毛泽东
邓小平思虑了很久,他觉得许世友是一位有着“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战将,所以为许世友破一次例也是可以的,于是邓小平在许世友的土葬报告上写下了八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对于棺藏许世友一直抱着非常执着的态度,他认为,人死灯灭,入土为安。死了尽力孝,完完整整地回去,才可以给母亲看坟,可以说,许世友选择土葬,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为了能够孝敬母亲。
许世友的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便举行了入殓仪式,参考大别山的风俗,在灵柩里为许世友摆放了几样东西,一个是他戴了很多年的奥米茄手表,一个是他天天听新闻的半导体收音机,还有一瓶茅台酒和玻璃小酒杯。
许世友大半辈子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所以也要给他放上一支猎枪,根据大别山的风俗,还给许世友放了一叠人民币,总共是100块,这也寓意着十全十美,据说,许世友去世前的存款有1100块,所以这里放100元也是有考究的。
许世友
11月8日零时正,护送许世友灵柩的车队出发了,大部队之所以选择在凌晨出发,也是为了不打扰当地的老百姓,11月9日凌晨车队按照预定路线准时达到目的地,此时是凌晨三点。
1985年11月9日清晨6点,许世友的葬礼开始了,范志论站在山岗上的墓穴前进行了讲话,整个葬礼安静,肃穆,也很神秘,现场非常安静,没有哀乐,没有礼炮更不允许有人拍照。
许世友的棺材盖被盖上了,原本轻微的哭泣声顿时大了起来,好多人都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伴随着嘹亮的哭声,4位士兵们开始挥动起手里的大锤,哐哐哐几声便把半尺长的钉子打了进去,掘墓的士兵们则挥动着铁锹开始埋土,最后,盖上钢筋水泥制定的墓丘圆顶,这场葬礼就算完成了。
王震嘱咐众将别学许世友
等许世友葬礼完成后,受邓小平委托前来南京办理许世友葬礼的王震对着来参加葬礼的众将们嘱咐了一句:“你们可千万别学他啊!”
别学什么呢?或许王震说的话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别学许世友喝酒,喝酒带来的危害在许世友身上得到了应验,二是别学许世友土葬。
说到王震,曾经也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1974年初,许世友的秘书孙洪宪刚到许世友身边工作不久,这一天,王诤通过珠江宾馆的电话给许世友这边打了个电话,说是要来看望许世友。
由于王诤的“诤”跟王震的“震”在发音上比较相似,孙洪宪就以为是王震要来看许世友了,当时孙洪宪并没有多想,直接就把这件事情告给了许世友。
许世友一听王震要来,他立马激动起来,王震可是当年毛主席倡导的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标杆,而且许世友跟王震本身的关系就很好,见王震要来,许世友还专门吩咐厨房多炒几盘辣味的菜(王震是湖南人)。
结果等人来了,许世友才知道是秘书把人给搞错了,来的是王诤而不是王震。
王震不让众将学许世友,也反映出王震对许世友的不舍与惋惜。
结语
许世友离世多年后,依旧有很多人来墓前看望他,来者知道许世友喜欢喝茅台,所以打开茅台酒,绕着坟墓浇酒一圈,空气里顿时弥漫出酒水醇厚的香味,愿这醇厚的酒香可以蔓延到许世友那里去。
发布于:天津市